苏人才〔2012〕1号
各市、区、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各有关单位:
《2012年苏州市人才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2年1月6日
2012年苏州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以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精神为主线,以推进政策创新和落实人才工程为抓手,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统筹各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城市,为“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紧贴转型升级,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
1.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加强区域人才发展的态势研判,找准制约人才发展尤其是制约重点产业人才集聚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以江苏推进建设人才国际化省份为契机,适时开展苏州国际化人才发展分析研究。委托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探索建立符合苏州实际的人才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管理系统。(市委组织部、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
2.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掌握全市人才发展的动态情况,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组织发布《2011年苏州市人才发展统计公报》。根据人才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专题现场会,选树工作典型,明确人才发展导向、工作重点和方法策略。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市、区和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人才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促进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委组织部、市统计局等)
3.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县级市、区人才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体系,组织实施2011年考核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落实乡镇和开发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形成市、县、乡三级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优化考核工作机制,启动考核工作,加快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市县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统计局等,各县级市、区)
4.强化政策落实。组织开展全市范围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认真兑现政府各项承诺,切实维护人才政策的严肃性。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国侨办引资引智重点联系城市、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苏州)工作基地、省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的平台优势,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创新工作推进抓手,整合多方面资源广泛集聚人才和智力资源。(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侨办,市科协,部分县级市、区)
二、突出高端引领,不断扩大揽才聚智的竞争优势
5.深入落实姑苏人才计划。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紧贴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年内重点资助领军人才和团队项目100个。鼓励创业、兼顾创新,鼓励领军人才嫁接本土企业,实现人才团队的快速成长,加快推进项目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姑苏人才计划各子计划的落实力度,优化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育和申报遴选机制,形成各领域人才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教育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
6.全力打造优质引智平台。认真组织筹办千人计划太湖峰会,积极打造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创业要素的高端对接平台,争取千人计划项目落户发展。坚持高规格主办、高标准定位、高水平筹划2012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集成展会、洽谈、考察、推介、路演等多种形式,立体推介苏州的政策优势和创业环境。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整合政府资源和创投资本,举办“创业中国”国际创业大赛,动员和组织本土企业参与项目对接和智力引进,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以实际成效提升创业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委组织部、接待办,市经信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7.不断拓展聚才揽智渠道。继续加强海外人才合作组织建设,坚持绩效导向,举办系列海外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的平台优势,承接各类高端学术活动,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以才引才、以才聚智。加强与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和苏州大学等驻苏高校的合作,根据产业导向和创业企业需求,组织开展校园引智活动。扎实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形成宽领域、多渠道的引智格局。(市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8.精心组织人才项目申报。认真做好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重大创新团队引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人才项目的申报遴选,力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入选总数达80名,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新增人才60名左右,确保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在全国和全省的领先位置。(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团市委等,各县级市、区)
三、立足以用为本,着力引导人才资源向一线集聚
9.深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继续大力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强化绩效管理,制定出台《苏州市科技镇长团考核暂行办法》。在认真总结市级机关干部乡镇挂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派市级机关、直属单位和驻苏机构的优秀年轻干部,赴乡镇和开发区挂职,充实基层一线人才科技工作力量,壮大科技镇长团团队,深度推进基层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并带动人才、项目向苏州加速流动,形成人才工作的新抓手和产业转型的新优势。(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各县级市、区)
10.实施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坚持把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广泛调动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能动作用,加快促进创新人才向一线流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以重点产业为突破口,面向企业建立一批人才发展示范基地,选树一批企业人才工作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树立先进的人才观,支持企业培育、引进和用好人才资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
11.广泛集聚海外智力资源。启动实施“海鸥计划”,探索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海外智力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外籍专家和管理人才来苏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企业抱团实施海外引智,以“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为主题,开展苏州企业国际双招会。加强与海外科技、学术和人才资源的对接,建立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引智通道。(市科技局、人社局,市科协)
四、坚持统筹兼顾,积极推动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12.加强党政领导人才培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培训渠道,加大专题化分类培训力度,加强宏观指导和工作统筹,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养,大力实施紧缺领导人才储备计划,为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市委组织部)
13.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着眼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挖掘整合境内外优质培训资源,加强与斯坦福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的合作,拓展企业领袖培训平台。市县联动开设苏商论坛,打造商界分享创业经验、分析宏观形势、提升发展理念的高端平台。积极推动苏商群体与苏州科技创业群体的互动,适时打造领袖沙龙,充分释放企业家才能与科技人才资源的“碰撞”效应。继续开展转型发展专题研修,提升本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水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经信委)
14.加强专技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切实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专技人才管理和服务力度,扎实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卫生、规划、建设、交通、农林、政法、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遴选工作,建立健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建立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做好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工程入选专家的跟踪服务。(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
15.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1+N”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模式。积极调整技能人才结构,推进企业内培养模式,加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引领性培训项目和创新鉴定评价工作。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弘扬“吴地工匠文化”,强化技能大师(名师)成果展示及技艺传承。(市人社局)
16.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扶持力度,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扎实开展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市委农工办)
17.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建设。制订出台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等方式,探索多渠道社工岗位开发,制定符合苏州实际的社工岗位配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能力建设和职业化管理,选派优秀社会工作者赴上海、深圳等地跟班实训,提高实务水平和机构运作管理能力。(市民政局)
五、不断优化环境,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最优生态
18.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姑苏人才计划服务中心建设,借鉴招商服务理念和实践经验,建立健全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细化操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加强创业周人才和项目的组织管理,优化人才、项目、载体、资本的对接模式和机制,探索创业周组织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做到项目申报常态化、项目对接平台化、项目跟踪动态化。(市科技局、人社局)
19.持续优化创业融资环境。积极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实施“2241工程”,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平台。积极加强对创投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形成各县级市、区齐头并进的创投集聚态势,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注入天使资金,广泛参与领军人才企业的初创期投资。切实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大“科贷通”、“集合信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的推广实施力度,适时发行领军人才企业债,形成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济,共同助推人才科技创业的宽松融资环境。(市发改委、科技局、金融办,各县级市、区)
20.积极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继续开展优秀人才学历学位资助工作,认真落实《苏州市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暂行办法》,重点面向新兴产业领域,有选择地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在苏州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建设,促进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运用。认真做好专家咨询团、老专家协会、博士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社团工作,组织专家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市人社局、知识产权局,市科协)
21.优化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落实省、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健全完善业务办理流程和操作细则,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加大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沟通,做好日常走访和节日慰问等工作。提升领军人才健康服务质量,在配备健康顾问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咨询服务。(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侨办,国税局、工商局、地税局、海关,市科协、侨联,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
22.加强创业环境宣传推介。以创业周品牌宣传和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推广为重点,在国际产业先导区和人才集聚区精心组织宣传推介活动。组团参加广州留交会、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大连海创周、武汉华创会等国内知名引才平台,深化与欧美同学会的务实合作,高质量展示推介苏州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加强与境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策划组织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继续办好姑苏人才计划服务网、姑苏英才杂志,形成立体式的人才工作宣传体系。(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科技局、人社局、外办等,各县级市、区)
23.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十佳魅力科技人物”等评选,组织全市各界专家团拜活动,展示亲才爱才的政府形象。整合驻苏媒体和公益传媒资源,加大人才工作公益广告和品牌形象宣传,不断强化用人主体的人才意识,把推动人才发展转变为各地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举办“求学海外、建功中华”百年留学历史图片文物展,充分展现苏州吸引海外人才工作方面的探索历程及成效,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科技局、人社局、市容市政局,市科协等)
六、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工作的专业水平
24.提高协调服务水平。调整充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细化明确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定期召开人才办主任会议,不断提升议事决策质量,切实加大人才工作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策划组织水平和协调服务力度。关注人才工作一线的实践探索,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的人才工作经验。(市委组织部)
25.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人才数据统计工作,探索建立人才发展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各类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资助网上申报系统,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网上数据申报和核验评价系统。开发建立网上人才科技项目和技术需求对接系统,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等)
26.提升人才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人才开发资金使用的流程管理和绩效评估,严格规范重点项目和人才工程的资金审批程序,提高人才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导向功能和绩效考核。(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
27.提升人才工作者素质水平。组织全市人才工作业务研修活动,举办乡镇、开发区及孵化器人才科技工作者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打造具有复合型素质结构的人才工作团队。(市委组织部)